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內容簡介

人在中年,靈魂深處開始不安地騷動
這時,天神赫密士現身,站在不遠處
他將引領你,踏上與無意識相遇的探索旅程

  我正處我們親愛的人生道路之半,
  我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尋找自我,
  在那裡我完全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但丁 <地獄曲>

  某天醒來,中年危機突然逼近眼前。過去的自我轟然崩落,面對未來一片惶惑。往日的理想、祕密、失落在心中如火山爆發,噴落的岩漿以故事、祕密、幻想、夢境及回憶等形式,奔湧而出。該如何收拾整合滿地的自我碎片?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是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前主席莫瑞‧史丹的暢銷作品,充滿睿智、詩意與詼諧。他靈活運用兩部希臘神話故事,特別是天神赫密士的原型,來闡述中年之旅的三個轉化階段:分離、過渡、再整合。

  根據榮格的觀點,中年轉化是一趟追尋完整性的鍊金之旅。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建立橋樑,剝落人格面具,轉向自性的探索,是中年期的中心任務,也是個體化過程的重要關鍵。且讓我們跟隨貫穿全書的天神赫密士,靈魂的帶路者,穿越生命的挫敗、侷限與死亡,邁向新生命的旅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專研靈性與心理治療、榮格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及個體化歷程。

  1943年出生於加拿大,美國耶魯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先後取得耶魯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宗教與心理研究博士學位,後於瑞士榮格學院完成榮格分析師訓練。
  1976到2003年,史丹博士一直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培訓分析師,1980至1985年同時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董事及校長。
  1989年加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的行政委員會並擔任名譽祕書,並於2001至2004年出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
  目前居住於瑞士,負責瑞士分析心理學院。

  著有《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心靈工坊)、《榮格心靈地圖》(立緒)、《Jungian Psychanalysis》、《Jung’s Treatment of Christianity》等。

目錄

中文版序∣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譯序∣ 夢裡神話知多少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赫密士,穿越過渡的靈魂引路人
透過赫密士引領特洛伊城老國王尋回兒子之屍的故事,闡述了過渡狀態的典型表現,以及赫密士的特質與現身。

第二章 埋葬死者:進入中年轉化
中年過渡的第一階段──分離,本章以特洛伊英雄赫克特的故事,描寫如何與早期的人格面分離,哀悼並埋葬過去固著的認同與安全感的意象。

第三章 過渡與靈魂
赫密士為引導者,他總是自在地優遊於原型的邊界狀態中;他是靈魂的引導者,護送靈魂進入過渡的旅程。

第四章 中年過渡時又上心頭的潛抑
諸如竊盜癖等心理症狀,實際上是心靈中被潛抑的一部分正試著要療癒你,透過解放潛抑的無意識((亦即「陰影」)),以帶來更大的心理整合感與整體感,邁向個體化的英雄旅程。

第五章 中年過渡裡靈魂伴侶的誘惑
《奧德賽》中有關賽西的故事插曲,象徵了在中年遭逢阿妮瑪(賽西)的迷人魅力以及退化拉力,如何與她產生衝突,爾後和解。本章也細述了赫密士如何發揮保護功能。

第六章 穿越黑底斯的國度:中年過渡的急遽沉降
《奧德塞》中「航向黑底斯之旅」的故事插曲,清楚展示我們在中年過渡中,如何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極限;並更深入死者之鄉黑底斯,會見智慧老人──獲得後半輩子更長遠的新生命任務。

第七章 中年之後的生命之路
赫密士做為人類朋友及夥伴,協助自我與自性合作,創造出包羅更廣、更加複
雜的新身分認同。

 

中文版序

  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中年是一段出現密集的心理轉化的階段。這主題一直都吸引著我,不論是在理論上或臨床上。而且,在成為榮格分析師三十年之後,我更相信:人們如果瞭解這過程動力的意義,必然比不瞭解的人,更擅長處理生命發生的危機。本書探索的目的,就是想幫助那些發覺自己處於中年危機的人,幫他們處理這階段釋出的騷動,進而瞥見這危機對未來的可能意義。危機就是改變和成長的轉機,這是大家琅琅上口的話,對中年而言是再正確不過了。

  隨著我發現這個固定的也很容易預測的現象,在人們(不分男女)的生命是如此頻繁時,最教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過程牽扯到的整個心靈竟是如此深遠而徹底。所有的基本議題,譬如依戀與失落、認同、希望或絕望,全都強力地湧出表面。這些議題考驗著一個人深層的整合程度,經常逼到了迸裂點。如果能夠倖存,穿過這困難旅程,而走入未曾記載的海域的人,是永遠不願再來一次的。中年教一些人崩潰了,卻讓另一些人完整了。走出這階段,更深沉的整合將是在可以預測的未來等著我們。

  從榮格學派的觀點來看,心理的發展是一輩子的過程。許多研究的重點是放在早年的發展,母親與嬰兒形成的二元體是焦點所在。連結(bonding)的重要性是許多研究所強調的;而不完全或不恰當的連結所造成的負面結果或精神病理的結果,是被當作重大議題(像邊緣性人格障礙和其他人格障礙)。同樣的,青少年階段也被詳細審視了。

  在這一階段個人認同的形成,似乎是所有發生的變化和所受的折磨最重要的意義。如果在這階段沒能形成適配的年輕人認同,似乎將導致未來人生陷入麻煩或不成熟的成年階段(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和永恆少女〔puella aeterna〕之精神官能症)。而中年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關頭,根本的轉變是從自我的認同,轉向自性的認同。如果轉化沒順利完成,結果將是不滿和酸苦的後半生,內在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老年senex精神官能症)。中年的正向結果,預言了越來越有創造力、智慧和洞見,足以超越老年的年紀。

  在這一本書裡,我描述了中年轉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關於失落,需要放手讓過去真的走,過去的夢想、過去的迷思和理想、過去的錯覺等等。這些是要加以追悼的,也要真正地安靜躺下來,然後埋葬。完成了這個,接下來是飄浮(floating)的階段:不確定感,凡事懷疑,特別是對自己過去的自我認同和理解。這是我稱之為過渡(liminality)的關鍵階段。過渡不能太快結束是必要的。提早關門將會干擾蘊藏在它所產生而正要穿過的混沌中的創造性潛能。一個新世界形成了,演化是花了一些時間。掩藏的人格突冒出來,我們需要時間讓它展現特性,然後變得穩定。理想的話,一個好伴侶將出現,陪我們流浪,走過重重迷霧,穿過航路和森林。從無意識中,將出現有力的人格新特質,是未來的重要角色。

  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轉化的目的是個人的個體化過程中,進一步將全面的潛能湧現。個體性(individuality)和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是清楚分開的。個人主義暗含著自視頗高的自戀感,遠離了社群價值,也沒有了合作。而個體化,一輩子的發展,是一個種子弧形地或螺旋狀地向上成長方式,這是人格在他的文化脈絡中最有可能更完滿,或更完全表達的方式。

  到了後期,它將往深層的面向發展,超越了家庭和文化的層面,面向整個蒼穹。如果生命前半段的目標是發展健康的自我(ego),讓它適當地適應文化和環境的條件;後半段的目標將是在自我界線之外,找到意識的象徵中心。中年的轉化是從前者進入後者的關鍵支點。它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Self)意識誕生的機會。在這階段一切深深扎根的,將在他的餘生擁有心理的豐碩成果。

  我很高興這本書有了中文版。知道廣大土地上的讀者發現這本書是有用的,甚至是可以作為人生指引的,將是作者最大的喜悅。

莫瑞‧史丹,於蘇黎世,2013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61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抽象表現主義」是指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美國盛行的的繪畫運動。由一代歐洲移民美國的藝術家帶頭,他們在大蕭條時期成長,思想並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冷戰後的影響,抽象表現主義繪畫涵蓋了幾種截然不同的形式。目地不僅僅是有重新定義繪畫本質的願望,而且在此過程中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類型。 代表人物 ... 傑克遜·波洛克 (1912-56),他的妻子 李·克拉斯納 (1908-84), 弗朗茲·克萊恩 (1910-62), 羅伯特· 馬瑟威爾 (1915-91) ... 威廉·德·庫寧 (1904-97) , 馬克·羅斯科 (1903-70),克萊夫福德· 斯蒂爾 (1904-80) ... 巴尼特·紐曼 (1905-70), 約瑟夫·阿爾伯斯 (1888-1976), 菲利普· 古斯頓(1913-80) ... 阿道夫·戈特利布 (1903-74)和 威廉·巴齊奧 (1912-63) 山姆·弗朗西斯 (1923-94)。 「抽象表現主義」一詞最初是在歐洲創造的,用於形容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直到1946年,它才由藝術評論家羅伯特·科茨應用於美國藝術。 ... 羅伯特·科茨 另一種繪畫門類「動作繪畫」是1952年由哈羅德·羅森伯格 (1906-78)以及克萊門特·格林伯格(1909-94)發起,他們是新運動最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和辯護者,該運動也被稱為「 紐約學校」到1955年,抽象表現主義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正統觀念。 ... 哈羅德·羅森伯格 (1906-78)以及 克萊門特·格林伯格 (1909-94) 與此同時,西歐的平行繪畫運動也以不同的名稱出現,例如Art Informel(1945-60),以及諸如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塔奇斯梅(1945-60)和眼鏡蛇組織(1948-51) ... 不定型藝術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眼鏡蛇繪畫(1948-51) 抽象表現主義歷史 1940年抽象表現主義在美國誕生。但是當時的美國,仍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世界秩序崩潰的影響。這對藝術家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多人還記得美國在大蕭條的救濟計劃,政府作品進展管理局,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發展繪畫事業的機會,為他們始尋找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 ...Work Progress Administration美國工程進度管理局 但是1930年代的兩個主要藝術運動-區域主義和社會現實主義並沒有尋找到滿足他們打破現有思維的方向。反而受到了來自歐洲的眾多現代藝術家移民的到來的強烈影響,對藝術的激進態度為一系列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性。 ... Regionalism and social realism 這些移民藝術家包括出生於亞美尼亞的1920年定居美國的亞美尼亞人Arshile Gorky,以及1930年移居美國的德國出生的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以及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喬治·格羅斯(George Grosz,1893-1959年),立體派等人物。費爾南德·萊傑(Fernand Leger,1881-1955年),包浩斯抽象畫家 約瑟夫·阿爾伯斯 (Josef Albers,1888-1976年)和幾何抽象派彼得·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年)。 ... Arshile Gorky ,漢斯·霍夫曼 ( Hans Hofmann ),喬治·格羅斯(George Grosz) ... 費爾南德·萊傑,包浩斯抽象畫家 約瑟夫·阿爾伯斯 和幾何抽象派彼得·蒙德里安 ... 馬塞爾·杜尚, 伊夫·坦古 , 安德烈·馬森 ... 馬克斯·恩斯特,安德烈·布雷頓 , 傑克遜·波洛克 其他有影響力的外來移民畫家是達達主義的馬塞爾·杜尚(1887-1968)和超現實主義者伊夫·坦古(1900至1955年),安德烈·馬森(1896-1987), 馬克斯·恩斯特(1891-1976)和 安德烈·布雷頓(1896年至1966年)。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傑克遜·波洛克等人採用了無意識的「自動」繪畫的想法,因此顯得尤為突出。 New American movement 早在1944年,傑克遜·波洛克本人就承認了這些藝術家對新美國運動的意義「歐洲優秀現代畫家的到來這一事實對於他們帶給他們現代繪畫問題的理解非常重要。」 ...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在紐約,推廣現代藝術的場所為藝術家們思想交流提供了幫助,例如現代藝術博物館(成立於1929年)舉辦了立體主義展覽,各種其他抽象藝術風格,達達藝術,奇幻藝術和超現實主義以及Leger,Henri Matisse和Pablo Picasso等人的回顧展。 ... Leger,Henri Matisse 德國藝術家漢斯·霍夫曼通過他在1933年至1958年間任教的紐約藝術學校,對畫家,評論家和美國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後,不應低估藝術家的作用。藝術評論家 以及富有的顧客和收藏家-尤其是 佩吉·古根海姆(1898-1979),以及 里奧·卡斯特利(1907-99)-他們也是新運動的積極推動者。 ... 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 抽象表現主義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人物 在美國本土畫家中,阿爾伯特·平克漢·賴德 (1847-1917)被視為表現主義抽象的早期先驅。此外,將戰前與戰後美國藝術聯繫起來的關鍵過渡人物是斯圖爾特·戴維斯(1894-1964),他將追求繪畫的整體性帶入了他的創作中。他的貢獻可以看作是美國對立體主義的延伸:他有時與Fernand Leger接近,但他使用的顏色卻截然不同,明亮而清晰,堅實而平坦。對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藝術家以及波普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 Albert Pinkham Ryder,1847–1917年 ... 斯圖爾特·戴維斯(Stuart Davis) 精確主義者繪畫也很重要,這是一個鬆散統一的團體,以大膽的彩色立體派形式描繪了當代美國。他們包括喬治亞·奧基夫(1887年至1986年),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基於放大的有機形式和德克薩斯州蜿蜒蜿蜒的平原,開發了越來越抽象的圖像。 ... 美國本土精確主義繪畫(Precisionism) 但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兩個主要先驅是Arshile高爾基 (1905-48)和 漢斯·霍夫曼 (1880-1966)。1942年,高爾基創作了一種非常自由的書法筆法,色彩非常鮮艷,通常完全沒有圖形參考。「我從沒畫完畫,只是暫時停了一段時間。」 ... 高爾基(Gorky) 霍夫曼在紐約建立了一所影響深遠的學校,在那裡他不僅為非形象藝術提供了有力的明確理論支持,而且對新事物的刺激仍然持開放態度。特別是,他反映了藝術界與外表世界之間的獨立性的象徵主義思想:他用色彩來表達康定斯基的情感,但仍保留了保羅·塞尚(1839-1906年)和立體派的結構感。他在1940年嘗試了「滴灌」技術,表現出與Pollock作品截然不同的輻射寧靜。 ... 漢斯·霍夫曼 霍夫曼的助手中有一位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他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大力提倡者,而他的學生中有畫家李·克拉斯納,後者將霍夫曼介紹給她的丈夫傑克遜·波洛克。 ... 克萊門特·格林伯格 兩種風格 簡單來說,抽象表現主義運動包括兩個大類。其中包括:(1) 傑克遜·波洛克 和 威廉·德·庫寧 等所謂的「 動作畫家 」,他們專注於強烈表現力的繪畫風格;(2)比較被動的「 色域 」畫家,特別是馬克·羅斯科,巴尼特·紐曼 和克萊夫福德·斯蒂爾,他們關心反射和情緒。但是在這兩種抽象表現主義之間劃清界限並不總是那麼容易,而且有幾位藝術家對此做出了貢獻。 ... ... ... ... 1947年,在創作了許多「全面」的抽象畫之後-傑克遜·波洛克開發了一種激進的新技術(霍夫曼和克拉斯納都曾嘗試過一種),稱為「 行動繪畫 」,這涉及到使用大而有負荷的刷子(如果使用了刷子),或者更通常是直接從罐頭上用寬而有節奏的掃帚將稀薄的油漆滴到鋪在地面上的原始畫布上,這與傳統的繪畫方法大相逕庭。用刷子將顏料塗在畫架上的畫布上,波洛克以非常自發的即興方式工作,在畫布上跳舞,將顏料潑灑在畫布上,以此聲稱將自己的內在衝動直接引導到畫布上,潛意識的繪畫形式。 ... 波洛克將油彩滴到鋪在地面上的畫布上 對於這些抽象表現主義主義者而言,繪畫的真實性在於其直接性和表達的即時性:藝術家如何表達內在的衝動,潛意識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幅畫本身就是一個行為藝術,是一種自我展示。因此稱為「動作繪畫」。這種「行為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繪畫的「整體」和無形特徵。尤其是波洛克的作品似乎超越了畫布,僅被畫布邊緣的物理限制所切斷。 ... 波洛克拋棄了所有傳統的構圖,空間,體積和深度概念,從而使圖平面度成為了中心。這些畫引起了轟動。紐約時報藝術評論家宣稱為抽象表現主義,尤其是傑克遜·波洛克是審美價值的縮影,他們熱情地支持波洛克以形式主義為基礎的作品,說是當時最好的畫作,哈羅德·羅森伯格強調了波洛克作品的「存在性」本質,他說「在畫布上畫的不是一幅畫,而是一件大事」。 ... 雖然德·庫寧也與波洛克一起被歸為高度活躍的抽象表現主義類型,他的作品在技術和美學上都與後者不同。他的《女人》系列共六幅畫作,描繪了四分之三的女性形象,彰顯了他的形象風格,儘管他也創作了更多抽象作品。像波洛克一樣,德庫寧堅信藝術家應該表現出內在的衝動,並且觀察者可以從產生的油畫痕跡中讀出自己的情緒或心態。「我用這種方式繪畫,是因為我可以不斷將越來越多的東西投入其中-戲劇,憤怒,痛苦,愛……通過你的眼睛,它再次變成一種情感或想法。」 ... 《女人》系列 動作繪畫的其他重要畫家包括:馬克·托比以他的書法姿態主義的白色寫作風格著稱;弗朗茲·克萊恩 的色域構圖以及生動的手勢作品,有時與中國書法作品的巨大相比);羅伯特·馬瑟威爾 ;Cy Twombly(在他的基於書法線條符號的作品中)和阿道夫·戈特利布(因他的抽象超現實主義系列作品而聞名,包括象形文字,虛構的風景)。 ... 馬克·托比 ... 弗朗茲·克萊恩 ... 羅伯特·馬瑟威爾 《 西班牙共和國的悲歌》 ... Cy Twombly ... 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 色場繪畫 色場繪畫是比動作繪畫稍晚一些的是第二種抽象表現主義分支,(這種風格的分支是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的《 向廣場致敬 》(Homage to the Square)系列。)在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美國的幾位重要藝術家(例如Mark Rothko,Clyfford Stills,Barnett Newman)開始嘗試使用平面顏色的區域或領域,以引起觀看者的沉思-甚至達到神秘的強度。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規模非常大,而規模對於創造這種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 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的《 向廣場致敬 》( Homage to the Square) 系列 Color Field繪畫背後是反射性的衝動,其特徵在於設計簡單的圖像以創造情感效果。羅斯科和紐曼等人描述了他們渴望達到「崇高」而不是「美麗」的願望。一種高度著色的極簡主義,其風格(根據紐曼的說法)旨在使藝術家擺脫「記憶,聯想,懷舊,傳奇和神話的所有制約因素,這些制約因素一直是西歐繪畫的工具」。羅斯科自己的作品試圖將觀眾包圍起來,並引發一種半宗教式的情感體驗,直至流淚。像波洛克和動作畫家一樣,以色彩獲得最佳效果-與單個觀眾產生影響並建立親密關係。 ... Clyfford Stills巨大的作品 這些色域畫家中最傑出的是馬克·羅斯科 。他和克萊夫福德·斯蒂爾被描述為「美國崇高」的代表人物。克萊福德·斯蒂爾始終是一個獨立的人物,他的簽名風格很沉重impastoed鋸齒狀,與寬廣甚至均勻的色彩形成鮮明對比。 ... 其他色場繪畫領域的藝術家包括威廉·巴齊奧特,他的畫包含相對複雜的形狀,暗示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形式。菲利普·古斯頓 (1913-80)被稱為「抽象印象派」,他在1950年代後期轉向了更具表現力的風格;克利福德·斯蒂爾斯的近代畫家阿道夫·戈特利布在1930年代利用超現實主義圖像,在1940年代發展了他的所謂「象形文字」,其特徵是弗洛伊德的圖像。色彩領域繪畫發展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海倫·弗蘭肯塔勒,他最初是立體主義者,後來在1950年代初探索抽象表現主義風格,極大地發展了Pollock的「滴灌」技術。 ... 威廉·巴齊奧特 ... 菲利普·古斯頓 ... Adolf Gottlieb ... 海倫·弗蘭肯塔勒 第一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在1943年至1950年代中期對美國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確立了紐約為世界藝術中心。這種風格在1950年代由加拿大藝術家 讓·保羅·里奧佩爾(1923-2002)引入巴黎。同時新的美國藝術運動如硬邊繪畫出現,例如像Ad Reinhardt(1913年至1967年),弗蘭克·斯特拉(生於1936年),朱爾斯·奧利茨基(生於1922年)和艾爾·赫爾德(生於1928年)。 ... Jean-Paul Riopelle ... Ad Reinhardt 弗蘭克·斯特拉 ... 朱爾斯·奧利茨基 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歐洲,抽象表現主義被稱為(無形式的藝術品)。Art Informel的分支包括:斑點派(1945-60),以不規則地使用彩色斑點為標誌。代表人物包括Jean Fautrier(1898-1964),喬治·馬修(1921年至2012年), 瑪麗亞·海倫娜·比埃拉·達席爾瓦 (1908年至1992年), 皮埃爾·蘇拉奇斯 (生於1919年)和美國藝術家山姆·弗朗西斯 (1923年至1994年)。 ... Jean Fautrier ... 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 ... 瑪麗亞·海倫娜·比埃拉·達席爾瓦 ... 皮埃爾·蘇拉奇斯 ... 山姆·弗朗西斯 還有一種較柔和的抽象繪畫類型,是抒情抽象,抒情抽象一詞在1960年代初期也曾在美國使用,指的是純天然的色彩繪畫風格,代表畫家為海倫·弗蘭肯塔勒,莫里斯·路易斯,肯尼斯·諾蘭德和其他人。它放棄了早期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情感或宗教內容。 ... Nicolas de Staël ... 讓·保羅·里奧佩爾 ... 派屈克·赫倫 ... 肯尼斯·諾蘭德 1964年,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策劃了一個有影響力的展覽「 繪畫後抽象 「的作品,由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展出31位藝術家作品。該展覽隨後前往美國各地的重要藝術博物館。同時,在1960年代的英國,羅賓的作品出現了一種新的「色域」繪畫分支,包括丹尼,約翰·霍蘭德,理察·史密斯等。到1960年,抽象表現主義的主要理論已被藝術評論完全吸收,其主題和技法繼續影響後來來自各種不同流派的藝術家,包括Op Art,Fluxus,Pop Art, 極簡主義 ,後極簡主義, 新表現主義 等等。 往期精選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BJQL6A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1332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北大理石加工機械(花崗石)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彰化汽車體鈑金成型沖床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北收塵設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中機車用模具鑄造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N95口罩台北CE認證測試單位 高雄炒食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推薦讓您快速取得CE證書在歐盟行銷 台中收錄音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呼吸防護設備台北CE認證測試單位 嘉義高週波加熱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外科手術口罩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高雄碾米機械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92zy09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